查看原文
其他

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-最美志愿者(上海5位)


1

“金哨子”吹响自然音符   志愿者守护生态崇明

 

金伟国,1960年9月生,上海崇明陈家镇八滧村村民,是东滩鸟类保护区志愿者队、绿色环保宣传志愿者服务队、“鸟哨行动”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。他以一支“金哨子”先后荣获全国“五一”劳动奖章、“上海市杰出志愿者”、“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——‘鸟哨’代表性传承人”等,被中央电视台、《解放日报》等媒体报道。曾受邀参加中外数个国家和地区的鸟类保护交流活动,他用对自然的深情与感悟,实现了从一人志愿护鸟到众人爱鸟的生态中国梦,用自己的绝技和事迹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态意识,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的和谐赞歌。

【志愿成效】

用鸟哨演绎自然语言

上海崇明东滩湿地是过往候鸟歇脚栖息的天堂。金伟国5岁就跟着父亲学鸟哨,到了10岁时,他已经能够用竹哨子模仿20多种鸟类的鸣叫声。只要被他听到或者见到的鸟,竹哨子一吹,就能吸引它们。

上世纪90年代,东滩的候鸟明显减少。而金伟国也更深刻地意识到:猎捕鸟儿就是在破坏自然资源,破坏生态平衡。1995年,金伟国开始劝说那些捕鸟为生的人改行,放弃捕鸟的生活,在他的带动下,专业的捕猎者纷纷“金盆洗手”。1998年,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。金伟国主动申请担任护鸟志愿者,并开始了长达18年的护鸟“服务”。

用爱心守护长空精灵

每年的3月至5月、7月至9月,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途径东滩湿地。每天他就在芦苇中,用竹哨子引鸟下来,协助科研人员为鸟儿套上“户口”(环志),测量体重、翅膀长度,为全球鸟类迁徙情况,留下原始证据。18年来,经他手放飞环志的候鸟已达24000余只。

同时,不管天气如何,年近花甲的老金,每天还围绕着大堤巡视三四个小时。有时,他还在泥泞中行走一个多小时到达小木屋,并在那里待上三天,用一颗赤诚的爱心,默默守护着那片常人很难问津的领域。

用善行引领生态文明

如今,上海崇明建设生态岛的决心和力度,有效加强了环境保护和治理,东滩的鸟儿越来越多了,同时,越来越多的人也参与到爱鸟护鸟的行列中,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。他参加的三支志愿队伍已有数百名志愿者,每学期都会深入中小学校,为千名孩子上一堂生态文明课。在上课时,老金也不忘带上鸟哨,吹几声鸟叫,让爱鸟的意识在孩子们心中驻扎。同时,他们还定期地到拆除捕鸟网、救助受伤的候鸟、分发宣传手册、召集市民签名承诺等。

崇尚生态文明,崇尚志愿精神,金伟国用18年的时间坚守东滩湿地,坚守着南来北往的候鸟,更坚守着一份生态中国梦。


2

“大地妈妈”易解放——十三年义务植树250万棵

实现绿化荒漠两万亩

 

2003年12月1日,位于湖南省望城县含浦镇的学士村建成了一所希望小学——“睿哲希望小学”;远在内蒙古,被当地人称为“八百里旱海”的科尔沁草原已逐渐出现了绿色。无论是群山环抱中的希望学校,还是沙漠中的绿洲,都是为当地造福子孙万代的伟业,这一切都与一个人紧密相关——易解放。

家住上海市虹口区的易解放是NPO绿色生命理事长,为了完成儿子的遗愿,她和丈夫2003年从日本回国,在内蒙古从事土地荒漠化治理工作。至今已实现绿化荒漠两万亩,完成植树250万棵,被大家亲切得称为“大地妈妈”。

谈起易解放如何与义务植树结缘,要从她已故的儿子说起。易解放夫妇中年结婚,有一个十分优秀的儿子,名叫杨睿哲。睿哲高中毕业后考进了日本六大名校之一——日本中央大学,他计划大学毕业后回国在中西部开发建设中大干一番事业,易解放夫妇也做好了叶落归根的准备。然而,正当他们踌躇满志准备回归故土之际,儿子却突遭横祸离世。

易解放夫妇在承受中年丧子的巨大悲痛后,他们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,应该做点什么,就当是为了远在天堂的儿子。于是,他们向湖南希望工程施以援手,毅然将儿子亡故所获的25万元人民币赔偿金捐献出来建造一所希望小学。儿子25岁生日这天,“睿哲希望小学”落成。从这里起步,易解放夫妇决定做“全职公益人士”,将全部精力倾注于中国的公益事业。

易解放想起,睿哲生前的时候,有一天,母子二人从电视上看到中国北部土地沙化的情况,睿哲就认真地表示毕业之后要为祖国去种树。为了实现儿子的遗愿,易解放重新振奋精神,成立了一个名叫“NPO绿色生命”的公益性组织,带领一批志愿者,自筹资金在内蒙古开展生态林种植项目。

易解放经过考察,投入所有积蓄,在三万亩沙地上植树造林,并无偿捐献给当地百姓。内蒙古通化库伦旗的很多村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,第一棵树种下的日子是2003 年4月22日。克服资金、气候、环境•••所有困难,易解放夫妇的真心似乎感动了上苍,在小树苗种下的第三天,长年干旱的库伦旗竟然下了一场雨,当地村民也自发地对树木加以维护。就这样,第一批小树苗的成活率达到70%以上。树苗的成活很快带动了生态,整片沙地渐渐被“绿意”覆盖。

库伦旗的百姓感恩易解放夫妇所做的一切,他们特地为杨睿哲建立了一个纪念碑,碑的正面是易解放夫妇写给儿子的一段话:活着,为阻挡风沙而挺立;倒下,点燃自己给他人以光亮。


3

王煊熔,一位来自菲律宾的华人母亲,在上海有一个幸福的家庭、两个健康的孩子。但在她的眼里,另一群孩子的健康同样有着沉甸甸的分量。

12年前,王煊熔在她朋友的介绍下,成为了一名上海市儿童健康基金会的志愿者,翻开了她志愿服务的扉页。当她首次走进上海儿童医院,服务对象是一个8岁的男孩,名叫张勇(化名)。因为疾病,他看起来又瘦又小,急需一次心脏手术。为了照顾张勇,他的妈妈不得不放弃工作,一家人靠丈夫每月800元的收入生活。同为母亲,王煊熔能体会到张勇和他妈妈的无助,更感受到一个家庭所承受的压力,她决心要帮助这个家庭,每逢周末,王煊熔便来到医院给他讲故事,带去精神上的慰藉。不仅如此,她还四处联络其他爱心妈妈,与她们一起走访多家企业,希望能够为孩子得到经济上的帮助。她们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,当为小张勇募得了全额的手术费,帮助他顺利进行了手术后,她的内心十分激动,第一次体会到志愿服务的快乐。

 6个月后的回访令王煊熔至今记忆犹新。那天,张勇的妈妈拉着她们的手说,“感谢你们让我的儿子再获新生!”那时候,热泪盈眶的王煊熔强烈地意识到,帮助一个孩子意味着拯救了一个家庭。此时此刻,志愿服务的种子便在她内心中生根发芽。

2005年,王煊熔和乐贤荟结缘,她一直致力于参加各类关爱儿童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,在2008年成为了这个致力于救助中国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组织的会长。12年来,她和她的伙伴们因志愿服务这个相同的目标聚在一起,每年平均挽救约40名儿童的生命,至今已募集爱心捐款共计1567万元,并通过与上海市儿童基金会的合作,为全国各地、尤其是西部地区的306名贫困病童成功进行心脏手术,帮助他们重获新生。

如今,乐贤荟通过“健康生命的礼物”这一志愿服务项目触碰到远在贵州、云南和西藏等地更多孩子和家庭,每一份礼物都带给受益的孩子们更多快乐,给他们父母带去更多希望。

除了帮助儿童病患,王煊熔闲暇之余也热心身边的志愿服务活动:作为“洋议事员”参与社区治理、带留守儿童看上海、定期走访孤寡老人……身体力行核心价值观的她,近年来也获得了各方的肯定——先后获得“2014中国好人榜中国好人助人为乐好人”、“2014-2015年度上海市十大杰出志愿者”、“2015年度上海市十佳精神文明好人好事”荣誉称号。

“如果我能做成,你也一定可以。”王煊熔她用自身的坚守与执着,用一个个孩子的康复故事,向人们传递着这种理念:世界因为你我的志愿,才更加温馨,充满希望。


4

在最好的年华做最有意义的事

——记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护士长于井子

 

于井子,一名24年坚持奋战在一线工作的基层护理人员,却光荣地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;一名普通护士,却被上级、同道、社会普遍认可,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、全国“三八”红旗手、中国“五四”青年奖章、全国医德标兵,上海市慈善之星、上海市十大杰出志愿者等诸多称号……她爱岗敬业、无私奉献、热心公益事业的传统美德被人们广为传颂,成为文明典范和行业标杆。

一个人,一段奉献之路。

从20余次的无偿献血,到成功捐髓挽救一位鲜活的生命;从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全身心投入抗击“非典”、抗震救灾,到利用业余时间担任世博“小蓝莓”;从西藏光明行到驻藏医疗援助……在公益事业的道路上,于井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唱响了志愿奉献之歌。而作为于井子护理小组的护士长,她和她的团队创出的“八心”护理法,让患者犹如在“家”的感觉;编撰的具体案例《天使心路》一书在全国发行,被列入大专院校学习读本,获“全国医院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”。2015年,该护理小组推出的“微视频”、“微课堂”、“微手册”,让“慢病患者自我管理”得到全新体验,为医疗行业健康宣教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      

一个团队,一群志愿者的力量。

2011年,于井子志愿者工作室成立,“走出去”、“请进来”,全面开启了后世博志愿服务新模式。于井子带领扶贫帮困、特殊病人、敬老爱老、健康教育四支医务职工组成的专业志愿服务队,下社区、进楼宇、到学校、敬老院、托老所,免费提供医疗保健和健康指导,先后达280余次,服务近3万人次。工作室还和高校、多家社会优秀团体合作,先后开展了“生命之光”临终关怀、“书香飘病房”、“健康馨园”、与你“童”乐、“我对夕阳说”等项目,形成了公益品牌的矩阵。青年白领、高校师生、病患家属和退休医务人员受到爱心的感召,纷纷加入到于井子志愿者工作室,来院为病人提供导医助残、心理疏导等服务。工作室注册志愿者从200人发展到1400余人;服务项目从十几项拓展到30余项;服务范围从院内到院外。志愿工作已然成为医院一张靓丽的名片。

一个信念,一个新的起点。

工作室的探索与实践,让于井子深切感到,只有把团队的奋战,扩展到社会的参与,公益之路才会越走越宽。于是,她从低头“拉车”向主动播撒转变。在医院举办的《道德讲堂》上,她主动担任核心价值观代言人;做客《文汇讲堂》时,她热情地向听众们传播志愿理念;借助于井子道德基地平台,她先后向来自高校、中学、甚至小学近千名学生进行以身说教,谈理想、话工作、讲责任,让即将步入社会和未成年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。在从事志愿服务过程中,具有爱心的于井子,经常会被那些因贫困放弃就医或无法得到更好治疗的患者而心痛。今年在《慈善法》施行之日,医院成立于井子博爱慈善专项基金,这让于井子兴奋不已,因为她的信念就是:尽力创造条件,让更多的困难群体得到帮助与救治。为了筹措善款,她也加入募捐队伍,动员社会力量,支持慈善事业,并带头参加点亮复明、劳模互助、助困温暖、康复圆梦、医药援藏等五大行动,让善款切实用到需要帮助的人们,自此,于井子工作室志愿服务迈上了新的征程。

“志在、愿在,为了帮助他人,我可以捐髓献血,甚至一切!在宝贵的生命年华里,做最有意义的事,值了!”这就是于井子,一名伟大而平凡的护士。

5

黄豆豆,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,一级演员,现任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、上海歌舞团艺术总监、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、全国青联常委、上海市SMG集团工会副主席、上海市青年文学艺术联合会会长,中组部“青年拔尖人才”、中宣部“四个一批”人才、文化部优秀专家(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)。

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,多次随中国文联文艺慰问队赴地震灾区进行慰问演出。奥运期间,在奥运村祥云剧场参加公益演出;在残奥会火炬传递活动中,与残疾人演员携手进行舞蹈表演。2009年在浙江多个城市进行慈善爱心义演,演出费全部捐给当地民工子弟小学建造电脑教室。2010年被评为中国儿童慈善基金会"Give Me Five"慈善基金爱心大使”。 2011年1月9日,随中国文联、中国舞协的慰问演出队赴海南红色娘子军营地进行慈善慰问演出。观看演出的慰问对象中,包括已101岁的老红色娘子军战士。2012年5月参加了大型舞蹈诗《延安记忆》的巡演剧组,一路从革命圣地延安到达首都北京,演出团受到革命老区的观众和广大文艺爱好者们的好评与肯定。5·23当天,在中央电视台参加了“纪念毛主席5·23讲话发表70周年”大型文艺晚会大直播,通过表演独舞《张思德》将当代年轻文艺工作者对“为人民服务”这一崇高目标与信念的理解,用舞蹈的方式向全国观众表态呈现。2013年作为志愿者舞蹈老师,公益参加少儿舞蹈普及教育。2015年获得“中国好教育——2015舞蹈教育【中小学】年度人物”。黄豆豆吃苦耐劳,无私奉献,深受基层群众喜欢。2014年参加中国文联“到人民中去”赴成都女子特警队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,他提前来到特警队,每天和战士们一起同吃、同住、同训练的生活体验,还为连队指导创作舞蹈《功夫扇》、《靶场英姿》,既展现了战士的坚毅,又不乏女兵的飒爽,赢得了战士们的喜欢。“只有和战士们融在一起,才能真正了解他们”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,中国文联党组赵实书记带领百余名艺术家、文艺工作者来到歌曲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的创作诞生地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堂上村学习慰问。黄豆豆创演的舞蹈《红星闪闪》就安排在开场第一篇“党在我心中”的第五个节目。可就在6月21日北京大部分地区被雷雨控制,黄豆豆从晚7点苦等在上海机场,时刻与主办方保持联系——“无论多晚,只要有一班飞机,我就会赶来北京参加公益演出”。次日凌晨两点多,文艺志愿者黄豆豆终于登上了飞往首都北京的唯一航班,赶到演出现场与革命老区的孩子们携手登上了文艺志愿者的舞台。2016年8月,黄豆豆作为上海青年文学艺术联合会会长,飞赴革命老区遵义,为娄山关红军小学的师生进行舞蹈艺术普及讲座。9月,在结束了祖国宝岛台湾的演出后,他又在24小时内连续转机3次,终于在新疆喀什与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协会的大部队汇合。从祖国最南端到西北边疆,为新疆人民演出。


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